洪山圆钢今日价格(45圆钢今日价格)
大家好!洪山圆钢今日价格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45圆钢今日价格,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人们常说,有生活就会有故事,有经历就会有回忆。同样,三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诞生到今天,无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,还是职工家属生活方式的变化,都给几代三钢人留下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,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。
今天,
就要带大家去寻找一个颇有代表性的三钢“老地方”,
它就是三钢综合加工厂。
三钢综合加工厂
三钢综合加工厂,这里原是一片荒草坡。职工们在现有的条件下,依靠干、创、造的精神,将因各种原因被迫全面停产的三明钢铁厂所散布在各分厂的废钢片、废铁片和破旧设备,一一搜集起来,加以改造利用。一九七O年,自制了一台打砖机,生产出第一批用于基本建设的煤渣砖。过去三明钢铁厂的高炉,每天吐出大量的矿渣,一辆卡车日夜不停地往外运还运不完。这不仅白白浪费了人力、物力,而且占用了大片场地,成了工厂的一“害”。职工们想,如果能用矿渣生产出水泥支援农田水利建设,不是两全其美吗?于是他们认真参观访问了自力更生、土法上马的大田县水泥厂之后,便立即动手,反复试验,没有设备,就修旧利废。把检回来的废化铁炉壳敲敲打打,改造成一个焙烧炉,用十二截废风管焊接成烟道;用大小一千多块废钢板焊成储料仓;没有配件,就用一台皮带车床,自己制造;没有安装工具,就靠手拉肩扛。就这样,边试验、边设计……重达十几吨、高达十四米的提升机硬是用木棒和绳子安装了起来。从无到有,三钢综合加工厂就这样建起来,为当时的工农业生产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回忆是一本发黄的书
徐佳莹 - 夏至未至 电视剧原声带
三钢是解放后全国冶金“三皇五帝十八罗汉”(三大、五中、十八小)整体布局的“国企”。1958年6月15日,三万建设大军进驻三钢,在“三家豆腐店”的山城小县——三元县开工建设三明的首批企业。建厂之初的三钢生产生活异常艰苦,来自全国全省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,凭着他们那股冲天干劲和壮志豪情,战酷暑、斗严寒,披荆斩棘、移山填谷,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卓绝的灿烂篇章。
三钢最初的生产车间、工棚、办公室和农村的普通“民宅”几近相似,车间周围还种上粮食、蔬菜、地瓜……作为职工的..。
工人师傅为没电时的机床,设计的手摇装置。手摇机床?是!谁能想像?可能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了!
1959-1960年,三钢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,开展“向科学进军”的群众技术革新活动。采用合理化建议1490多条,使全厂机械化程度从28%提高到56%,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发展。
1959年1月2日24时,三钢第一炉6吨钢水淌淌流出,至此结束了福建省“手无寸钢”的历史,标志着福建省钢铁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。
1959年10月1日,三钢轧钢车间试轧成功,生产出一批22公厘圆钢。
1959年10月6日,三钢一号高炉胜利出铁,质量达优。这标志着出铁、炼钢、轧钢一条龙的钢铁联合企业首期工程基本完成。
三钢综合加工厂,是三钢在“文革”农场发展、演变出来的一个分厂,有开坯、轧钢、机修、水泥、制砖等车间,有职工1200多人。是许多人招工回城、进厂工作的第一个单位,也是他们人生起步的一个重要台阶。1983年它与三钢第二轧钢厂合并“消失”
三钢综合加工厂,
这个已“消失”的老厂区
是不少人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,
对他们来说,
这里,更是他们青春时代奋斗过的战场。
记录着一代人的豪情和梦想。
三钢综合加工厂那些年的故事
新工人和师傅们一起拉冷条,烧炉子……践行、学习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”。
好好学习,做一个优秀的电工。
那些年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
那时的分厂团委副书记洪山,不仅组织青年常年义务为职工送煤;还组织了三天三夜突击拆除开坯加热炉百人大战;组织青年技术员为食堂设计制作面包机;在生产工地开设“青年服务部”等企业急难新重工作中的出色活动,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好评。代表三钢参加了三明市首次“五四三交流大会”(大会主席团成员),在大会上介绍“先进事迹”。
那时大家好年轻啊(只是留下的照片太少了)他们可爱可敬,为三明的建设发展付出珍贵的青春岁月!
非常受职工欢迎的工地“青年服务部”,补工作衣服、鞋子,代售面包豆浆以及可能的做好事服务,为偏远车间职工的生产、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。
福建日报、福建省军区《前线民兵》等媒体宣传报道了分厂团委的学雷锋活动。
分厂领导和团委委员合影
那时的青年很多,文体活动条件很差。还是尽可能地组织多种文体活动丰富远离市区的青工生活,分厂团委是“文革”后第一个在三钢设立舞厅,组织舞会的团委(当时还被总厂党委王书记点名“批评”了),当年还组织青年到南平、永安、虎头山等地“郊游”,都是“大动作”。
三钢过去年年暑期都要组织子弟“夏令营”活动,带孩子们至武夷山、厦门……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。
总厂(公司)组织歌咏比赛,从没有学习过指挥的洪山,竟然敢担任分厂合唱团的指挥,还取得不错的成绩。这种事情还“发生”在之后的中央团校登上国家一流的“中国大剧院”;代表三钢参加三明市合唱演出的朗诵……洪山认为:不去做,永远都是从未做过;从未做过也能做好,靠平时的学习积累,融会贯通(这大慨就是所谓悟性)。希望后辈能勤于学习,勇于拼搏,一往无前!
三钢综合加工从一九七二年正式投产,就在这样一座简陋的厂子里,当年六百多名职工不仅为国家生产了十九个品种、近三万吨小钢材(主要用于农机生产),五万多吨水泥(大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),一千多万块煤渣砖和耐火材料等产品,还为国家提供了近三百万元的积累,节约了二百多万元资金,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。
END
回首是为了看清更远的前方。
并不是单纯的怀旧与回忆,
而是更想让大家看看今天的三钢。
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奋斗,
已旧貌换新颜。
而这一切,
都是一代代三钢人经过艰苦打拼换来的。
翻开三钢的历史,我们可以看到三钢人不畏艰难的信念、甘于奉献的情怀、开拓进取的品格,他们通过白手起家,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,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创造出改天换日的篇章,书写了我省钢铁工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。
环境就像炼铁——再坚硬的矿石也能化成“水”:铁矿石粉在高炉1500-2500℃环境中还原、造渣、熔化成铁。
人品就像炼钢——给你加什么料,就有什么样的品质:钢的冶炼都要根据产品要求,添加硅、锰、镍等合金,提高抗拉强度和硬度。
意志就像轧钢——适应压力做到“能伸能屈”就有可能成为“极品”:钢材轧制过程是要有压力、速度、温度、道次等要求,好钢是要在“千锤百炼”中诞生的。
知识就像厚板——它决定着你的宽度和厚度:板材的特点就是宽度、厚度和精度,它决定你属于哪一“级别”的材料。
生命就像冷轧板——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,“且行且珍惜”:冷轧板生产的难度就是断裂,精心轧制非常重要。
事业就像研发——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成就艰难:事业犹如花和果,但成就则要历经发芽生根、风雨雪霜才得以实现。
时代在变,精神永驻,
一代又一代的三钢人,
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众志成城的合力,
才成就了今天三钢昂扬的姿态。
记忆会模糊,但影像始终清晰,它们珍贵的记录三钢几十年的沧桑变化,见证日新月异的发展,虽说三钢综合加工厂“消失”了,可曾经在这里奋斗过的场景却被照片保留了下来,对照着照片,让大家还能回忆起在这里发生的那些事,也希望这些照片能成为钢厂老职工们最美好的记忆,回忆起那段青春飞扬的日子。
本文到此结束,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