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台



凌虚台原址在凤翔府衙内,为北宋太守陈希亮所建。台与室赞成,本意指用土方筑成的正方形高而平的建筑物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凤翔知府熙年重建东湖苏公祠时,见苏公祠左侧地势宽广,就将此台迁来至此。凌虚台上建有适然亭,为知府熙年所建,后来台存亭毁。民国九年(1920年)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重建。


关于凌虚台的建立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。陈希亮是苏轼的同乡,两人都是北宋时期文坛上颇有名气的人物,陈希亮任凤翔太守时代,每逢在衙内闲情散步时明知廊外有鸡峰山和太白山,可是总也看不到,于是嘉佑八年,他在后院修了一座高台,取名凌虚台,休闲时好观望四野的景致。凌虚台修好后,陈希亮让苏轼写一篇文章刻石留记。陈太守武士身世,待部下十分严厉,可年青年头好胜、恃才傲物的苏轼就不肯服从,于是两人之间经常闹矛盾,苏东坡便在《凌虚台记》中暗含调侃。文章大略说凌虚台修在凤翔,凤翔这个处所是周秦汉唐的故址,周秦汉唐的宫殿早就没影了,凌虚台总有一天也会灰飞烟灭。建筑尚且如斯,何况人事乎?讽诫陈太守官高位显并不足恃。陈希亮看了这文章毫不介意,一字未改命人刻于石上。或许,陈希亮就是要让少年得志的苏轼领略他的一番良吃力专心,后来苏轼也意识到本身其时年少气盛,对宦海、对世事的熟悉很肤浅,就又写了一首《凌虚台诗》("才高多感谢,道直无往还。不如斯台上,举酒邀青山。青山虽云远,似亦识公颜")同刊于台上以透露本身的懊悔之意和对陈希亮宽大气宇的褒扬之意。

视频建造|刘寅啸 张卫军




宝鸡市凤翔区融媒体中心

编纂:张香云

投稿:tv2260@163.com


“醉”美东湖——“亭”美好之《凌虚台》-小辉娱乐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