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!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,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!
北京时间10月2日薄暮,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。卡塔琳·卡里科(Katalin Karikó)博士和德鲁·魏斯曼(Drew Weissman)博士配合获得了这一奖项。
诺贝尔奖..透露,他们对“核苷碱基润饰”的发现,使研发出有效的“新冠病毒mRNA疫苗”成为或者[1]。
(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)
这或许是近年来,获奖功效离老公民生活比来的一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在突如其来的新冠海潮中,包罗mRNA手艺在内的新冠疫苗以创记载的速度登上汗青舞台。
截止今朝,全球共接种了130多亿剂新冠疫苗[2]。这拯救了成百上万万人的生命,预防了更严重的疾病,匡助社会秩序恢复正常。
我们知道,要获得针对某种病原体(好比新冠病毒、流感病毒)的免疫力,首要有三种途径:一,妈妈传给你(母传抗体);二,“亲自”传染、痊愈后获得;三,打疫苗。
作为相对最平安、最靠谱的途径,打疫苗就像是一场“军事练习”——将经由特别处理的某种病原体(或其卵白)接种入体内,使免疫系统提前记住“恶徒”的式样。
一旦真正传染,免疫系统就能够敏捷回响,去覆灭“来犯之敌”。
从手艺路线上来说,疫苗有如下几类:
第一类最“经典”的疫苗包罗“灭活疫苗”和“减毒活疫苗”,让气息奄奄的病毒或其“尸体”直接刺激免疫系统——好比脊灰疫苗、甲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等。
第二类疫苗经由基因手艺,在体外重组、表达出抗原卵白后再制成疫苗(相当于示知身体病毒的概况和外形)。这叫做“卵白重组疫苗”——好比乙肝疫苗、HPV疫苗等。
不外,上面这两类疫苗都需要大规模的细胞培育。这在必然水平上限制了快速生产疫苗、天真应对突变和疫情大风行的或者性。
(新冠大流之前的疫苗[2])
第三类疫苗使用重组或基因手艺,在人体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表达和免疫应答,包罗“病毒载体疫苗”和“核酸(DNA和mRNA)疫苗”。
因为疫情澎湃,几乎所有的手艺路线都被用来研发新冠疫苗。而在全球应用较为普遍的,是mRNA疫苗[3]。
mRNA(信使RNA),素质上是一本“写满了病毒信息”的“暗码本”。
接种mRNA疫苗后,我们的身体味凭据这个“暗码本”合成“抗原卵白”,让免疫系统敏捷发生免疫力。
一旦显现新的病毒造成的疫情,或许风行的病毒发生变异,就能够人工改变mRNA的核酸序列,敏捷调整和更新疫苗成分,从而更天真、实时地应对转变。
不外,在之前的几十年里,上面这个“设法”却被认为弗成行。
这是因为一向存在着一个问题——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把注入体内的mRNA分子视为“外来异物”,对其冲击,使其降解,从而无法有效施展感化。
卡塔琳·卡里科博士和德鲁·魏斯曼博士合作后发现,“伪装”后的RNA既有复杂的构造,又能够逃过免疫系统的“看管”,不会引起“误伤”。
经由数年的测验和改善,他们最终把这些“伪装”成功地应用到mRNA分子上,这就扫清了mRNA手艺从理论到应用道路上的最大障碍[2]。
(两位科学家配合揭橥的、意义重大的论文:《Toll样受体对RNA识其余按捺:核苷润饰的影响和RNA的进化发源》[4])
之后,诸多科学家和相关公司持续推进mRNA手艺,在药物和疫苗研发中取得了重猛进展。
最首要的,是“快”。
mRNA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不依靠细胞扩增,节约了细胞培育、抗原提取和纯化等过程,能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,提高疫苗产能。
这对于快速应对流传快、变异快的全球新发流行症(好比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)来说至关主要[3]。
更主要的是,mRNA手艺不光仅能够用于新冠疫苗的研发,还能够为将来其他流行症的预防、癌症治疗和罕有病的治疗等供应手艺沉淀和无限或者。
既能在短时间内有助于疫情防控,又可以为将来的疾病治疗和民众卫生成长做出久远进献,这或许是两位科学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获奖来由。
时至今日,仍然有不少人在质疑——打疫苗,有什么用?
与药物分歧,究竟绝大多数的疫苗,都用于“预防”而不是“治疗”。
我们或者并不知道它究竟发生了几多抗体,不知道它有没有击退病毒的攻击,甚至猜忌它究竟有没有珍爱本身。
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一种疾病从有到无,但却很难体味到疫苗的悄然捍卫——其实,它一向都在。
世界卫生组织认为,“除了平安的饮用水外,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体式能够像疫苗一般,在连结生齿增进和降低灭亡率方面起到如斯主要的感化。”[5]
跟着手艺的提高、疫苗的普及和全球配合起劲,在将来一段时间里,新冠病毒很难再次达到或跨越其曾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伟大风险。
然则,人类与疾病的抗争、对健康的神往和对科学与真理的索求,将永远不会住手。
诺贝尔奖小教室:
“诺贝尔奖”分为物理学奖、化学奖、和平奖、生理学或医学奖、文学奖和经济学奖六个奖项,每年评选。
个中,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”首要赞誉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做出卓越进献、取得重大冲破的科学家。
近年来,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”的获得者和首要进献为:
● 2022年:瑞典科学家斯万特·佩博,在人类基因组学和进化范畴的进献;
● 2021年:美国科学家戴维·朱利叶斯和阿德姆·帕塔普蒂安,在发现温度与触觉感触器方面的进献;
● 2020年:美国科学家哈维·阿尔特、查尔斯·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·霍顿,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的进献;
● 2019年:美国科学家威廉·凯林、格雷格·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·拉特克利夫,在发现细胞若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给方面的进献。
● 2018年:美国科学家詹姆斯·艾利森和..科学家本庶佑,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进献。
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灭亡率的青蒿素,于2015年获奖。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我国本土科学家。
审稿专家:张洪涛(笔名“一节生姜”)
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传授
参考文献
*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