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:浦城县城
浦城县,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县,中国丹桂之乡,位于福建省最北端、闽浙赣三省接壤处,是福建的“北大门”,自古为华夏入闽第一关;
浦城县境内溪水离别流入闽江、长江和钱塘江。北部渔梁岭和西部的铸岭头是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。
东汉建安初年(约在196~200年间)浦城置县,称汉兴,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。三国称吴兴,唐称唐兴,武周称武宁,武则天去位后复称唐兴。唐天宝元年(742),以东越王馀善曾在此临溪筑城,命名浦城县,简称“浦”,别称“南浦”、“柘浦”。
浦城县城,今南平市浦城县的南浦街道处事处。
浦城县城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),守将岳承祖构筑。四周七里,开设有四座城门。
至正二十六年(1366),明朝将领张批示,缩减东城一半,构筑新墙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后,城墙废圮。
洪武十二年(1379),知县张颜平在废城上建筑了民房。正统十四年(1449),县丞何俊构筑了土城。
成化九年(1473),按察使副使建筑新城,第二年年完成。城四周一千八百丈,高一丈九尺;开设五座城门,东门“金凤”,西门“迎远”、“德星”,南门“南浦”,北门“拱北”另设五个小门。万历,天启,崇祯年间都有修葺。
清顺治四年(1647),知县李葆贞重建城池。四周九里十三步,长一千六百丈,高二丈四尺,宽一丈二尺,雉堞两千九百零二个,九座炮台;建筑大门楼五座,小门楼三座。东门的门楼叫“朝爽楼”,南门的门楼叫“瞰碧楼”,西南门的门楼叫“寅饯楼”,西门的门楼叫“平秩楼”,北门的门楼叫“通仙楼”;东北小城门“华丰”,东南小城门“龙潭”,西南小城门“登瀛”,偏北小城门“宁靖”。第二年又增修了铺舍四十间,以南浦天关、地杰人灵、金凤来仪、越台嶂叠、华丰耸翠、拱北朝阙、万策遥临、德星序列、悦近迎远、奠安闽浙等四十个字来做编号。
雍正二年(1724),知县徐球改建金凤门。七年(1731),知县志秉琦修葺了城楼。乾隆二年(1737),知县杨允玺增修雉堞。乾隆七年(1742),修葺华丰门。十七年(1752),重建了全城两千七百七十九个雉堞,九座城楼,九座炮台和九座卡房。嘉庆五年(1800),洪流冲垮临南浦溪的城墙。嘉庆十五年(1810),兵部侍郎祖之望修葺全城。咸丰七年(1857),再次周全修葺城池。
光绪四年(1878),河边城墙毁于水,洪水冲垮登瀛门、龙潭门以及四周的城墙。清光绪四光阴绪十二年祝徐氏捐资重建,光绪二十二年(1896),周全修葺完整。宣统三年(1911),又一次对城池进行了修葺。
民国元年(1912),金凤门从龙头山移建到金鸡岭,改为万安门。民国二年(1913),堵塞了万安门。民国二十年(1932),修葺德星门段的部门城墙。至民国三十五年(1947),城墙因年久失修,多处坍塌,城砖被人盗用。县当局成立补缀城墙..,但因经费难题,未能完成。
中国省别全志里的浦城县城地图
1951年,一些单元单子和小我私自拆城墙占地建房。1963年7月,县人委组织查询组对拆毁城墙事件进行查询,并对六个单元单子和几户居民进行了教育,索取补偿费1550元。当月对北段城墙进行补缀。7月17日,县人委发出《关于严禁拆毁城墙的通知》。
“文革”起头后,滥拆城墙的现象再次显现。至1988年,县城仅存龙潭门、登瀛门两座小城门了。
登瀛门:源于百度图片
龙潭门:源于百度图片
文章起原:百年城垣图志
声明: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另外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公家号关联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
● 浦城新增1所省示范性幼儿园
● 浦城:“迎中秋·庆国庆”系列运动~
● 浦城又一人受愚数十万余元
点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