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补肾壮阳,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还有这些功效
说起六味地黄丸,相信好多人都不生疏,作为滋阴补肾的代表方,六味地黄丸的名声和功能广为人知。可是您知道吗,六味地黄丸除了可以补肾,还有很多另外功能。今天小编就带您认识一下。
六味地黄丸出自儿科
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剂出自宋代有名的儿科大夫:钱乙。宋神宗元熟年间,钱乙在毂下汴梁行医,因为治好了长公主和皇子仪国公的疑难病症而获得皇帝的赏识,被召往太病院成为太医。其时太病院的太医多是几代家传下来的“世医”,而钱乙从一介布衣“草医”进入太医队列,经常被那些老太医们所轻蔑。
一天,有位太医拿着钱乙开的儿科方剂来“求教”,他略带嘲讽地问:“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的地黄丸有八味药,而你这方剂只有六味,似乎少开了两味药,也许是遗忘了吧?”钱乙说:“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是给大人用的。小孩子阳气稚嫩,所以减去肉桂、附子这两味壮阳的药,制成六味地黄丸,省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,你看行吗?”这位太医听了,连声道“信服”。钱乙的学生赶紧把先生的话记载下来,后来编入《赤子药证直诀》一书。就如许钱乙所创制的“六味地黄丸”撒布开来,直到今天,仍普遍运用于临床。
六味地黄丸,三补三泻
六味地黄丸六味为:熟地、山茱萸、淮山药、泽泻、丹皮、茯苓。
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药为三味补药。六味地黄丸重用熟地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,为君药。山茱萸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,取肝肾同源之意。山药补益脾阴,亦能固肾,共为臣药。三药合营,肾肝脾三阴并补,是为三补,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和山药之和,故仍以补肾为主。
泽泻利湿而泄肾浊,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,茯苓淡渗脾湿,并助山药之健运,与泽泻共泻肾浊,助真阴得复其位,丹皮清泄虚热,并制山茱萸之温涩。三药称为三泻,均为佐药。
六味合用,三补三泻,个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,是以补为主,肝脾肾三阴并补,以补肾阴为主,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。补正而不留邪,因为首要补的是阴,所以六味地黄丸首要在肾阴虚的时候来用。
六味地黄丸的适宜人群
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
1.肾阴虚但脾胃功能欠好者
虽说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,但方剂内滋阴的药偏多,胃功能欠好的人吃了后会故障消化,所以,即使是属于肾阴虚者,但脾胃功能欠好,不建议服用。
2.没有显着肾阴虚症状者
肾阴虚示意为腰膝酸软、烦热、头晕耳鸣等。六味地黄丸虽说有补肾的感化,但历久服用,很或者显现腹满、便溏、食欲不振等情形。
3.显着肾阳虚者
肾阳虚多示意为面色偏白、腰膝酸冷、身体亏弱、喜暖畏寒。很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,认为是因为肾虚引起的,于是就自作主张服用六味地黄丸,但往往会拔苗助长。
立刻
存眷
点击上方手刺“红杏e生”
右上角“...”点选“设为星标”
设为★标 不再错过推送
每早7:00-7:30 不见不散~
往期介绍:
一患者卫生所输液后灭亡,大夫处方曝光!
村医养老津贴出问题,审查院出手了......
赤子腹泻8种结合用药
关于轮状病毒肠炎,你认识几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