歼21(轰20有最新消息吗)
编者按:70载守卫祖国空天,国产战鹰奋勇当先。值此新春佳节之际,整理了歼-5、歼-6、歼-7、歼轰-7、歼-8、歼-10、歼-11等解放军经典战斗机的小记,通过讲述这些国产战鹰的守卫祖国领空故事,展现些许人民空军成立至今的峥嵘岁月,以飨读者。
图片说明: 歼-7Ⅱ
正如前面两篇文章所述,在我国成立的初期,航空工业在苏联的指导下起步发展,接连研仿了歼-5(仿制米格-17)和歼-6(仿制米格-19)两款喷气式战斗机,我国继续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展战斗机。1958年,有着“空中AK-47”之称的米格-21开始列装部队,中国航空人们自然而然地把下一个目标放在了它的身上。
图片说明:歼教-7
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从进口散件的组装,到成品零件的仿制,再到制造出喷气式发动机,我国积累着发展航空工业的能力,并在歼-7上开始融入了自身的创造。相比于原版的米格-21,中国的歼-7的家族有显然更有“生命力”战斗机,后期型号更是突飞猛进性能远超原版。歼-7飞机已于2006年停产,但时至今日,解放军部队中依旧还装备着一定数量的该系列飞机,为保障日常战备执勤和维持飞行员队伍做出重大贡献。
图片说明:三角翼版本的歼-7打火箭弹
先来谈谈歼-7的原版米格-21,这架战机完美诠释了“战争工具”一词,采用三角机翼设计,雷达天线安装在进气口中央的可调节锥体内,进气道前端很薄,其高空高速性能非常优异,平飞速度达到2马赫,升限也达到2万米。该机操纵轻便,机动灵活,主要用来执行高空高速截击、侦察任务,也可执行简单的对地攻击任务。
从有限图纸到“技术摸透”
与仿制米格-17、米格-19时有人“手把手教”不同,歼-7的仿制之路走得更为艰难。早在1960年9月份开始,我国就通过各种渠道就引进米格-21与苏联开始了正式沟通。 1961年初,由刘亚楼带队的中国代表团正式赴莫斯科谈判,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,终于签署协议规定苏联政府将向中方提供米格-21F-13 型飞机(含R-11F-300型涡喷发动机和K-13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)的全套生产图纸和技术资料,并提供120架份中国不能生产零部件。
图片说明:早期型号歼-7在生产线
但随着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,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协议,解放军部队仅仅装备少量的原装进口米格-21和散件组装机,后来这些战机也同样被称为歼-7。随着援助的苏联专家撤出,我们仅剩下大部分米格-21的设计图纸和几架实体。求人不如求己,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窘迫的开局下,凭借有限的图纸和实体机体,中国航空人决定对米格-21采取“技术摸透”的思路,开始了一段自强之路。
图片说明:早期型号歼-7的座舱盖向前面打开
于是,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局联合决定根据苏联提供的米格-21样机和部分图纸(实际上有很多错漏)制造出歼-7原型机。在经历了较为充分准备工作后,歼-7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,耗时两年时间后,于1966年1月17日完成。而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的飞机设计、飞机制造和发动机制造团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磨练,为后来自行研制更先进的歼击机打下了基础。
高空高速的“无人机猎手”
有意思的是,歼-7的性能要比歼-6、歼-5先进,但是获得的战果却远不如后两型战机,这主要是因为歼-7在入列之初主要用来应对无人机,1968年11月以后,美国被迫停止轰炸越南北方,中国西南边境的空中斗争渐趋缓和。那么,先进的歼-7战机为何会变成专业“无人机猎手”呢?主要是因为当时敌无人侦察机的飞行高度很高,达到了18000米以上,歼-7比歼-6更能胜任这个“高度”工作。
图片说明:韩永武(左二)在介绍击落敌机经过
歼-7击落无人机的战例不胜枚举:1966年1月3日,空军某师小分队飞行员鲁祥孝在1.83万米高空,首次用火箭弹击落1架美军“火蜂”无人侦察机,这是空军首次用火箭弹击落“火蜂”;1966年2月7日,空军某师大队长冯全民驾驶歼-7战斗机,在抵近至372米时击落1架美军“火蜂”无人侦察机,首创使用歼-7战斗机在高空高速条件下用火炮击落无人机;1968年1月20日,驻蒙自某师副大队长韩永武与僚机周永成分别驾歼-7战机,各射击一次,在20300米高空击落敌侦察机,创造了世界上首次用歼击机在2万米以上高空击落敌机的战例。
不要看歼-7打下的都是无人机,但由于飞行高度高等原因,实际上是步步惊心。1966年1月3日,鲁祥孝用火箭弹击落高空无人机时,发动机停车;1962年2月7日,飞行员冯全民驾歼-7击落18300米高度的无人机时,垂直尾翼被敌机残骸撞出了一个大洞……
图片说明:歼-7MG系歼-7GS型等后期外贸型的基础
值得一提的是,歼-7也是我国第一个创下空空导弹击毁敌机作战记录的战机。2008年,在斯里兰卡的国内统一战争中,政府军飞行员驾驶外贸型歼-7GS出击,配合先进的头盔瞄准具,成功将猛虎组织飞机击落。
“双三角翼”的中国米格-21
歼-7战斗机衍生了众多的改型,前前后后发展出20余种型号,包括I型、Ⅱ型、Ⅲ型、A型、B型、E型、M型、MG型、PG型、P型、MP型、FS型、MF型等。这里着重要提一下歼-7E战机,该型号不仅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机型,更是我们“技术摸透”米格-21的重要标志。
图片说明:双三角翼的歼-7打火箭弹
上世纪80年代末,世界空战模式风云突变,战机从追求高空高速向中低空机动性转变,与此同时,我国周边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“三代机”时代,我国亟需一款新型战机。当时,我国刚刚改革开放,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很薄弱,从成熟的二代机歼-7上开发一款改进型战机成为了最佳选择。
图片说明:歼-7E和陆英育
歼-7E总设计师陆英育,同提出 “双三角翼”机翼概念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沙伯南一道,研制了这款中国味道十足的“米格-21”改型飞机。除了机翼形状上明显的改进,歼-7E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,换装了动力更强劲的涡喷-13F发动机,机动性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图片说明:歼-7的双三角翼
值得一提的是,改进后的歼-7E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-16A基本相当,灵巧的机身同时赋予该机不错的瞬盘性能,一下子就拥有了不错的中低空机动性能。巴基斯坦飞行员对双三角翼的歼-7PG(歼-7E改进外贸型)评价非常高,认为这款战斗机的性能非常好,堪称“小F-16”。
最强米格-21在中国
图片说明:当年格鲁曼公司提出的超-7方案
提及 “小F-16”,这个名头在巴基斯坦现在已经“易主”,归属中巴联合研制的“枭龙”战机所有。有意思的是,“枭龙”项目实际上是“超7”项目的延续,而“超7”又可以追溯到歼-7。当然,“枭龙”战机实际上是属于重新启动的“新超7”,本来就和歼-7战机没有直接关系,把其称为最强米格-21显然是牵强附会。
图片说明:海军装备的“山鹰”教练机
在演兵场看来,真正将米格-21“发扬光大”的,不是成飞,而是贵飞。作为歼教-7的研制生产企业,贵飞在这款高教机的基础上继续挖掘潜力,研制了“山鹰”系列教练机。与歼教-7相比,“山鹰”将原先的机头进气并改为两侧进气,为机首安装更高性能雷达留出了空间,同时改用了双三角翼的气动布局。
图片说明:FTC-2000G前面像三代机,后面还是像米格-21
自2003年首飞以来,“山鹰”系列教练机先后处了自用教练机(JL-9)、舰载机教练机(JL-9G)、出口战斗教练机(FTC-2000)和升级版出口型(FTC-2000G)。特别是FTC-2000G,可以称得上是米格-21家族最强的改进型号。FTC-2000G上运用了一系列三代机甚至四代机的技术,仅仅从气动外形上,两侧肋下DSI进气道、带机翼边条的梯形机翼和新构型垂直尾翼都大大改善飞机机动性能。尽管FTC-2000G是基于歼教—7打造而成,但是从机身的正面来看,已经完全看不出米格-21系列飞机的影子。
图片说明:FTC-2000G 的挂载能力
值得一提的是,FTC-2000G进一步强化了多用途能力,不仅可以完成高级教练任务,还具有一定的对空作战和对地打击能力。该款战斗机全机最多可布置7个外挂点,最大挂载重量达3000kg,可携带的武器种类达20多种型号,还预留了拓展空间,可以挂载电子、红外、夜视等多种吊舱拓展,拥有多数多用途战斗机的战斗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