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林匹克会歌是什么语言(北京冬奥会会歌是什么语言)
(观察者网讯)2月20日晚,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,与开幕式“联动”的一幕让人感动: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山区的孩子们,再次无伴奏合唱希腊语《奥林匹克颂》。
这支来自大山里的“马兰花儿童合唱团”,用拼音标注歌词发音学会了歌曲,用最纯净的歌声打动了世界。有国外网民感叹:“我爱这种体育能将人们团结到一起的感觉。童声合唱团很棒,抢尽了风头,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心。”
对于这一安排,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在采访中透露:“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脱贫了,中国山区的孩子跟过去不一样,最能体现他们(变化)的,是他们站在奥运舞台上,用希腊语大声地唱会歌,真的是说明了一切。”
《奥林匹克颂》,也称奥林匹克圣歌或奥林匹克会歌,歌词来自希腊诗人、作家帕拉马斯(Kostis Palamas)的诗,曲来自希腊作曲家萨马拉斯(Spyridon Samaras )。《奥林匹克颂》在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首次被演奏,但当时并未被定为奥林匹克会歌。1958年,该曲被定为奥林匹克会歌,此后,每届奥运会的开、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。
据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2月20日晚,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,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“马兰花儿童合唱团”再次唱响奥林匹克会歌。
孩子们穿上与开幕式表演时同款不同色的新衣服,衣服上装饰了中国传统的“连年有余”剪纸图案,在他们质朴的歌声里,奥林匹克会旗徐徐降下。
2月4日,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当奥林匹克会旗升起时,也是“马兰花儿童合唱团”的44名孩子唱响了奥林匹克会歌。2月5日,他们回到阜平休整;12日,合唱团再次启程进京,投入冬奥会闭幕式演出的排练。
据《光明日报》此前报道,孩子们学起希腊语来很难,原马兰小乐队创始人——年近八旬的邓小岚想到了一个办法,把希腊语的发音尽量用汉语拼音标注起来,这样孩子们学起来就方便多了。
邓小岚老师1943年出生,是原《晋察冀日报》史研究会会长,北京市公安局退休干部。2004年退休后,邓小岚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,义务为学生们上课,教他们学习音乐。2006年,她为孩子们成立马兰小乐队,2013年创办“马兰儿童音乐节”,成为国内首个儿童音乐节。
18年来,邓小岚扎根在马兰村,带着一批又一批老区的孩子走出了大山,到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演出,获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,这也吸引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及主创团队。
图源:《光明日报》
经过几个月的排练,这支“马兰花儿童合唱团”合唱团在北京冬奥会登场了。据未来网报道,张艺谋在采访时表示,他很喜欢这些孩子的表演,“我觉得这是天籁之音,它真的是传递了我们今天新时代的新面貌——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。”
这群在开闭幕式两度登场的孩子,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
早在开幕式时,就有国外网民发文表示:“我真觉得应该让中国举办所有的奥运会。他们让孩子合唱《奥林匹克颂》,还是无伴奏,还是用希腊语。”相关视频播放量超4万次,点赞数超2400。
有网民提醒,中国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就已经让代表56个民族的孩子用希腊语合唱过《奥林匹克颂》,这一次冬奥会,唱歌的是来自“贫困”山区的孩子,不过,该网民还未及时了解到,阜平县已经脱贫了。
还有希腊网民闻讯而来,力挺孩子们唱希腊语,她写道:“我就是希腊人,这跟‘文化挪用’一毛钱关系也没有,我将之视为一种荣耀。”
而在了解到合唱团的背景后,有网民表示,自己决定再去看一遍表演,“为了感谢他们的努力和为这次表演付出的汗水。”
北京时间2月20日,孩子们在闭幕式上的精彩表现又一次感动了国外网民,有人发文感叹:“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真的太棒了。我爱这种体育能将人们团结到一起的感觉。童声合唱团很棒,抢尽了风头,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心。”
中国网友也留言表示:山区的小朋友也能站上大舞台,孩子们是希望。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