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腊月传统习俗,你讲给孩子听了吗?
腊
月
腊月传统习俗,讲给孩子听
今天是腊月八号
阴历十二月有好多好听的别号:腊冬、残冬、穷冬、蜡月、腊月、冰月、余月、极月、清祀、冬素、大吕……个中,我们最熟悉的当属"腊月"。
小时候,一到腊月,家里就起头忙叨起来,小孩子的心里也起头雀跃,因为过年进入倒计时啦!从喝腊八粥起头,扫尘、请香、祭灶、办年货、贴对联、守岁……越往后,典礼感越浓烈。
腊月,是说不尽的诗意,更是道不完的中国味。今天,我们就和孩子一路咀嚼腊月里的文化习俗吧。
腊月:冬末初春,新旧瓜代
《腊月》
宋·王禹偁
腊月滁州始觉寒,年丰岁暮郡斋闲。
官供好酒何忧雪,天与新诗合看山。
日照野塘梅欲绽,烧回荒迳草犹斑。
吏人散后无公务,门戟森森夕鸟还。
腊月:祭奠百神,祈福迎祥
《腊日》
明·李先芳
腊日烟光薄,郊园朔气空。
岁登通蜡祭,酒熟醵村翁。
积雪连长陌,枯桑起大风。
村村闻赛鼓,又了一年中。
腊月:腊八食粥,五谷丰登
《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》
宋·陆游
腊月风和意已春,时因散策过吾邻。
草烟漠漠柴门里,牛迹重重野水滨。
多病所须惟药物,差科未动是闲人。
今朝佛粥交相馈,更觉江村节物新。
腊月:祭灶除尘,喜迎新春
《祭灶与邻曲散福》
宋·陆游
已幸悬车示子孙,正须祭灶请比邻。
岁时习惯相传久,宾主欢娱一笑新。
雪鬓坐深知敬老,瓦盆酌满不羞贫。
问君此夕茅檐底,何似原头乐社神?
腊月习俗首先从喝腊八粥起头,然后人们要扫房、请香、祭灶、写对联、办年货,直到大年节夜。
过了腊八就是年
腊月初八,喝腊八粥
腊八,是腊月里最主要的传统节日。民间自古以来,每逢腊八,家家户户都邑熬煮"腊八粥",祈福来年五谷丰登,万事"粥"全。浓浓的年味,从这碗粥起头便舒展开来。
腊月二十三,灶王吃糖瓜
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,老公民都在这晚送灶神,吃灶糖。以往老公民的灶间会设"灶王爷"神位,在小年这一天,家家户户在灶君上天之前都邑好好款待他,祈求灶王爷"上天言功德,下界保安然"。
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
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头至大年节止,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"迎春日",也叫"扫尘日"。扫尘,就是扫除灰尘,北方叫"扫房",南方叫"掸尘"。把家里的卫生里里外外扫除清洁,锅碗瓢盆,各类器具,床单被褥都要清洗一遍。欢高兴喜,干清洁净迎接新年。
腊月二十五,推磨做豆腐
豆腐价廉味美,营养价格高,是平常公民都喜爱的家常菜。过年了,大年夜饭里有盘豆腐,这年味才纯净。且"腐"与"福"有相似的发音,做豆腐意味着"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",承载着人们祷告富贵安然的心愿。
腊月二十六,杀猪割年肉
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,起头置办年货。"年肉"讲究要吃红烧肉,肉自己就代表着富足的意思,红烧肉则更能透露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、富足十足。
以往生活前提有限,每逢这一天,辛劳养了一年的猪才舍得杀掉打打牙祭,没养猪的人家也会在这一天去街上买一点肉吃。一碗"年肉",谕示着老公民对来年生活优裕的企盼。
腊月二十七,宰鸡赶大集
过年吃鸡是自古以来的传统,因为"鸡"与"吉"谐音。固然在二十七就把鸡杀好了,然则人们不会在是日把鸡吃完,而是留到大年节大年夜饭的时候再食用。
腊月二十八,家家把面发
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克"蒸馒头"的,因为"蒸"和“争"同音,为了让来年的日子和友善睦,民间老公民会在这一天提前发面,早点预备好过年的主食。
腊月二十九,户户蒸馒头
腊月二十九,又叫"小大年节",这一天家家户户就要起头忙活过年的主食了。二十八我们已经把面发好了,这一天就起头蒸馒头吧!
大年三十熬一宿,爆竹声声驱年兽
大年三十即为大年节夜,古代关于大年节有一个传说:年兽在岁终时,都要出来拆台,然则人们知道它害怕爆竹,于是家家户户放爆竹来驱赶年兽。是以每逢这一天,人们要吃大年夜饭,放爆竹,守岁等等。
腊月各种年俗固然繁杂
但过年的典礼感最弗成轻怠
这是每个中国人
深藏在传统节日里的浪漫
也是传承给孩子的传统情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