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乐乐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今日新繁稻谷啥价,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960初,苏联接到中国政府寻求援助的报告,可是令苏方诧异的是,这次中国政府既没有要求专家设备,也没有要求资金技术,他们想要的东西反而是一种随处可见的鸟——麻雀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当时苏联方面就纳闷了,麻雀这种鸟,全世界随处都是,无论亚洲,欧洲,还是非洲、美洲,都会看到铺天盖地的的麻雀群,席卷而来,那中国人为什么要进口大量麻雀呢?

经过中方人员的解释,苏联方面才清楚,中国的确已经没有麻雀了。

究其原因还要从几年前,毛主席接到的那封信说起。

全民运动除四害麻雀遭殃

在朝鲜战争期间,因美军所使用的细菌武器,曾飘到中国边境,造成一些传染事件,中国中央毛主席在1952年发起了,讲究卫生,减少疾病,提高健康水平的运动,全国各地立刻开展消灭苍蝇、蚊子、老鼠等传播源,但是1955年,一个农民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他在信里,痛斥麻雀的危害,请求毛主席将麻雀列入害鸟。

毛主席也是农村长大的,他当然知道麻雀吃稻谷、糟蹋粮食的确很讨厌,于是下达指令,“麻雀是害鸟,尽快消灭”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就这样,可怜的麻雀被列入“四害”当中,和苍蝇、蚊子、老鼠同列,当时有句口号,中国要在12年内变成四无国,一无老鼠,二无麻雀,三无苍蝇,四无蚊子,可见当年人民对麻雀的厌恶有多大。

可苍蝇、蚊子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,也都是季节性的,搞好个人卫生,填填臭水沟,都可以解决,而麻雀怎么说也是鸟,虽然飞不高,但是捉起来还是挺麻烦的。

不得不说,“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”。

1958年2月12日,中国发出了“除四害”的指示,全国上下立刻动了起来,下到小学生,上到百岁老翁,包括农民、工人、学生、商人、社会团体在广播、报纸、演讲等形式的宣传下,投入了这场消灭麻雀的战争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以四川成都、重庆为例,他们就发动95%以上的老百姓,投入到这场运动当中,走在了全国各省市的前沿。

1958年2月底,四川省政府制订了这场运动的标准,要达到:“天空无麻雀飞,

城乡无麻雀窝,全天无麻雀叫”,四川人群聚集地“基本无雀”。

但是麻雀毕竟是鸟,也并不好捉,以前人们对付麻雀,采用的是掏鸟窝,下陷阱,用弹弓打的方式,靠这些根本就完成不了上级定下的目标。

本土麻雀几乎灭绝

1958年3月,四川“除四害指挥部”的领导下乡考察时,碰到了一个叫穆青云的农民,只是由于这个人的出现,中国麻雀几乎被消灭殆尽。

穆青云向上级领导传授了经验,他说麻雀种东西,飞不远,只要安排足够的人,不断地恐吓驱赶,很快就会飞累了摔倒地上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正为整件事焦头烂额的上级领导,感觉这个办法不错,立刻将全村人员调集起来,大家吆喝了半天,麻雀的确不敢落下来,都飞到其他地方了,的确也有几只坠落到地累死的。

指挥部领导感觉这个办法应该有用,如果在大的区域,组织更多的人参与,会有更好的效果,就把这个主意报告了上去。

接下来在新繁县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“除雀运动”,当时参与了数万人之多,他们站在田间地头,敲锣打鼓放鞭炮,大声吆喝,铺天盖地的麻雀吓得乱飞,可是无论怎么飞,都是人们逃不脱人们弄出的声响范围,不久就雨点般的落在地上死掉了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四川政府看到这次的成功经验,马上决定继续扩大规模,于是整个四川省吆喝声不断,人民群众出动几十万次,连续数日向麻雀发动全天候的的进攻,他们挥舞着红旗,拿着高音喇叭,敲着锅碗瓢盆,那个场面可谓是,锣鼓喧天,红旗飘展,漫山遍野,人山人海,几千个稻草人摆在田野,数百堆堆篝火昼夜不息,还有下毒饵、掏鸟窝等手段,统统用上,再加上数十万的捕鸟陷阱遍布四川各地,可谓对麻雀是斩尽杀绝。

在四川邛崃县,更是在1958年3月14日,要求机关关门、部队停训、学校停课,工厂停工,21万人投入战斗,将全县分为1945个“战区”,并要求每人消灭麻雀30只以上。

短短半个月内,近千万麻雀被消灭,四川首创的“大兵团作战”,取得了辉煌的战果,当地的电影制片长特为此拍摄新闻纪录片,向全国人民推广先进的经验。

1958年4月19日,首都北京率先做出响应,数百万群众在当天的凌晨四点,就在各基层..干部的带领下,集合在一起,他们拿着彩旗竹竿、锅碗瓢盆,锣鼓唢呐,烟花鞭炮,并且在这次运动前,全市各地都准备了900多处投药区,还有200多名神枪手埋伏在各个角落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1958年4月19日,凌晨5点整,当广播里传来指挥部“灭雀”的命令时,整个北京四九城立刻沸腾起来,人们站在树上、房上、院子里,大街上,将空旷的地方全摆满草人。

对首都的麻雀而言,那是场灭顶之灾,在彩旗挥舞下,锣鼓和鞭炮声中,受惊的麻雀雨点般地落下,据当时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1958年4月19日至21日,短短两天内,共有401160只麻雀被消灭,并宣传这是场伟大的胜利,因为根据他们的统计,每只麻雀一年可以耗费7、8斤粮食,这次运动至少可以挽救粮食200多万斤,再加上这些麻雀还会繁育,可以粗略计算,这一场胜利,至少节省了两千多万斤粮食!

面对堆积如山的麻雀尸体,报纸上列出了数种烹饪方式,有条件的红烧油炸,没条件的清蒸清炖,再没条件的,用泥裹住烤烤也能吃,但是各地由于灭雀速度太快,很快都等不到端上餐桌就被掩埋了。

北京的“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除雀运动”刚结束,上海更是不甘人后,1958年4月28日,上海市以一个岗哨十平米的严密布置,一天内灭雀和掏鸟蛋共计二十多万只;其后,广州仅在5月25日一天内,就消灭麻雀31万只,天津市更是在半月内连续作战,消灭麻雀近400万只,那年在全民狂欢下,中国麻雀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,种群共损失十多亿只。

向苏联引进麻雀

很快人民就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,1959年春大规模的虫害席卷全国,在上海市连街道两边的树叶都被虫子吃得精光。

其实,在这次发动灭绝麻雀地运动起,中科院前任动物所副所长钱燕文就提出异议,他解释生态链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系统,贸然消灭麻雀,可能会导致不可预知的灾难发生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中科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朱洗更是举出了200多年前,也就是1744年,欧洲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,为了保护他的果园,命令全国动员灭雀,并发出“捕雀有赏”的圣旨,结果第二年普鲁士就遭受了大规模的虫害,最后迫不得已,只得从国外进口麻雀,来填补这个生态环。

除了钱燕文和朱洗外,我国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也一直接致力于麻雀的研究,他和自己的同事们,不辞辛苦走遍北方各大省市,采集了各地不同时间,不同区域,近千个麻雀样本,通过解刨,证实了麻雀的食性,秋收以后,麻雀以草籽和农田剩谷为食,冬天只食用草籽,春天主要以虫子和虫卵养育幼雀,只有在七八月间才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,从整体而言,是麻雀是利大于弊的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虽然郑作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人民日报,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,根本就没人注意他的研究,这样就造成了1958年的全民打麻雀运动。

1959,一场虫灾蔓延全国,这时很多人才想到钱燕文、朱洗、郑作新等人的言论,更多的科学家纷纷联名写信向中央反映情况,时任中科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,正式发表了一篇关于麻雀问题的报告,并用科学的数据指出,麻雀利大于弊,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当时由于失去了麻雀,我国农业遭受了很大损失,政府领导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1960年4月,当时的全国粮食产量已跌入建国以来最低,随后毛主席在《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》的写到,“麻雀不要打了。”这样麻雀就正式离开“四害”的行列,被臭虫取代,这场轰轰烈烈的打麻雀运动才得以结束。

可是此时,中国的现存麻雀已所剩无几,整个种群数量几近灭绝,靠它们自然繁育,不知何时才能补全种族数量。

于是经过中共中央研究决定,采用200多年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方式,从邻国进口,于是就有了开头我国外交部向苏联的求助。

得到苏联的许可后,我国几个月内就把数百万只西伯利亚麻雀引入中国,这些麻雀和我国本土的麻雀不同,它们体型更小,飞行能力更高,警惕性也更强,而中国麻雀体型较大,显得偏胖,羽毛略显粗燥,属于比较呆萌可爱型的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还有一点不同的是,苏联麻雀喜欢在房梁屋檐下落户,而我国的本土麻雀却是在树上筑巢,值得欣慰的是,它们的食性几乎一样。

苏联麻雀来到我国后,表现出远超本土鸟类的适应优势,立刻疯狂繁殖,并且它们喜欢迁徙,就这样短短二三十年间,就攻陷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,整个种群繁衍到数亿只。

并且这些外来麻雀与中国本土麻雀互相交配,产生了很多中国独有的花斑麻雀,彩麻雀等品种,几十年过去了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麻雀。一般都是引进的西伯利亚麻雀,而纯种的中国麻雀越来越少。

今日新繁稻谷啥价「今日稻谷最新价格行情」

整个麻雀种群在中国存活了下来,而中国从前的野生麻雀却濒临灭绝,近些年来,特别是2005年后,中国麻雀的数量又在不断地减少,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渐渐地用水泥钢筋混凝土,代替了原来的粗木大梁的传统瓦房,这就破坏了麻雀的居住环境。

再加上农药化肥的滥用,工业污水的排放,很多麻雀都因为水源食物中毒而数量锐减,还有就是麻雀又被当做野味出现在一些饭店,烧烤摊,很多偏远农村,一些农户以此为业,一天有时可捕捉数百只之多。

但是随着国家对减排环保,禁食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立法越来越完善, 2000年,国家林业局将麻雀列入“三有”野生动物保护行列,私自捕捉20只以上野生麻雀,即构成犯罪,近年来,麻雀的数量才得以恢复。

本文到此结束,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