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粤家风丨谢仲埙:纵有餽遗都却去 曾无情面可求来
谢仲埙像
谢仲埙(“埙”原为“坃”,通假字,1702-1777年),广东省阳春市轮水村人。清朝进士,在湖北、湖南等地为官46年,历任知县、通判、知府、道员等,所到之处均有政绩,为官清廉,有口皆碑,留下了好多优良的家风家训。
“纵有餽遗都却去,曾无人情可求来。”
据湖南省常宁县《常宁县志》记载:“(谢仲埙)乾隆四年知县,署宅门联云:纵有餽遗都却去,曾无人情可求来。”湖南省永州市《永州府志》也有沟通的记载。门联的意思是说只要别人奉送礼品都果断谢绝,从来没有经由情面关系处事。这副自撰联是谢仲埙为人处事的座右铭。他将春联张贴在衙署门口,非常明确地表明本身的立场和立场,申饬前来处事的人,不要给他送礼,也不得经由送礼和情面关系处事。这副门联充裕施展了谢仲埙一身正气、清廉奉公,整饬官风、铁面无情的行事气势。
“峻却餽遗。履乡自裹行粮,嚼生莱菔供馔。”
民国史书《清史稿》记载:“(谢仲埙)初官长宁教谕,乾隆初,擢授湖南常宁知县,峻却餽遗。履乡自裹行粮,嚼生莱菔供馔。”“峻却餽遗”就是严词拒绝任何奉送;“履乡自裹行粮,嚼生莱菔供馔”说的是他下乡办差时自带干饭,吃食生萝卜下饭。谢仲埙作风正派、严于律己,清正清廉、艰辛朴实的行事作风由此可见一斑。
“当官不为民作主,不如回家种甘薯!”
《阳春县志·谢仲埙传》记载:“(谢仲埙)乾隆十六年升任永顺府通判,调荆州通判。……法律严明,..冤狱200余宗。”在“阳春市清廉从政教育基地——谢仲埙家风家训展示馆”,一条谢仲埙的家风家训稀奇吸引眼球:“当官不为民作主,不如回家种甘薯!”这是谢仲埙判案时在公堂上说的一句话。谢仲埙身世贫寒,少小失怙,自小在家里靠种甘薯、卖甘薯为生,一边卖甘薯一边念书,还要伺候双目失明的母亲。能够说平生与甘薯有很深的情绪。考取功名外放任职后,他深知老公民生活的艰辛,每时每刻都为老公民着想。谢仲埙在公堂上说的这句豪言壮语,掷地有声,如雷贯耳,充裕施展了他爱民如子的博大胸襟、勤政务实的高贵高声情操、清廉奉公的价格取向、敢于经受的道德品质,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员,实在难能可贵。
阳春市轮水村谢仲埙故居
“正躬率属,圮绝请讬。”
《清史稿·谢仲坃传》记载:“(谢仲埙)正躬率属,圮绝请讬(‘讬’同‘托’)。……解组日,贫如故。”第一句话说谢仲埙以身作则率领部下,杜绝一切请托等不正之风。充裕表明谢仲埙不只对本身、对家人要求严厉,对部下、对学生也是严厉要求。在平常工作、生活傍边,谢仲埙用本身的实际动作为人人作出了非常好的表率。他为官50年,没有补葺过家乡破败的衡宇,没有置买过境地,直到解除官职辞职归里,仍然家徒四壁。这段记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谢仲埙作风严谨、清正清廉的平生,是他一世英名的真实写照。
“先生教我做清官循吏,我要坚持到底。”
谢仲埙任湖南常宁知县时,其妻刘氏及女儿方端追随履新,一家人在县衙栖身,平常俭约过活。刘氏夫人和女儿把县衙后花圃开垦为菜园,种上蔬菜,将萝卜用食盐腌制成萝卜干作为家常菜。谢仲埙退堂后也常到后园去,和夫人、女儿一路,为菜园除草、浇水、施肥。谢仲埙常对家人说:“我的先生教我做清官循吏,我要坚持到底。”这句话对他的眷属和后人影响稀奇大。在精巧家风的陶冶、培养下,谢方端耐劳攻读,“学吟咏、涉诸史、读史记”,成为广东有名女诗人,其诗集《小楼吟稿》被广东省中山藏书楼收藏。谢方端切记父训,以当“廉吏之女”为荣,日后也教训儿孙、学生如斯。她的儿子刘芗谷、孙刘士荦也成为广东一代名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