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习】1944年党的一次成功“外宣”:外国人的眼睛亮起来了
进入另一个世界
1
“我完全自由地去做查询,要到哪里去就到哪里,要和谁讲话就和谁讲话。没有禁绝问的问题,没有被拒绝的回答。”
——斯坦因《红色中国的挑战》
1944年5月31日,一艘大木船摇扭捏摆,渡过了澎湃的黄河,参观团终于从山西省的阎锡山防区进入了陕甘宁边区。没有旗号,没有口号,没有衔命行事的人群一面跳跃一面齐声欢呼,前来迎接参观团的只有两位神色兴奋的农民,爱泼斯坦感受本身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
一路上,牛羊满山,农田里种满了小麦、小米、棉花和玉米,境地里农民使用的锄头和犁铧有的竟是钢制的,它们的原材料来自远在华北拆毁的仇敌铁轨。在中国其他处所,老公民一见到大兵就满面愁容,这里的老公民不光给兵士们送来热腾腾的茶水,自动帮兵士们顾问马匹,还上前探询他们护送的这些“奇新鲜怪”的人是来干什么的。
走到南泥湾时,福尔曼看见一群一群的人们在田里劳动,走近才发现他们是列入大生产活动的士兵。“他们一面挥舞着锄、耙和铲,一面唱歌。他们搭起来的来复枪、机关枪、手榴弹和迫击炮就在四周堆放着,堆放的体式是有秩序的军操体式。这些军器几乎满是..制造和在疆场俘获的。”
这一切让爱泼斯坦“既惊讶又感动”,而正式达到神往已久的延安后,迎接他们的是加倍“强烈而令人惊异的生活”。
参观团被安置在南门外新市场南方的延安寒暄处,这是30多孔新开的窑洞。据时任延安寒暄处副处长的金城回忆,对于欢迎参观团的工作,周恩来副主席指示了八个大字,“宣传出去,争夺过来”,在生活方面要热情周密,物质上尽量予以优待,但切不要搞铺张虚耗。凭据指示,记者到来以前,寒暄处工作人员一路着手把寒暄处院内的草坪扫除得干清洁净,客房安置得朴朴实素,还稀奇克己了“土沙发”。所谓“土沙发”,有的是开凿窑洞时,在墙壁上按照沙发的样式挖凿出土靠椅,再加上棉垫子;有的是木板加棉垫的长木板椅,上面绷上蓝白两色的土印花布。精心安置的窑洞,让福尔曼赞叹“比我们在重庆的记者招待所还好”。
方才安置下来的斯坦因发现,..似乎不急于宣传,他们的立场似乎是,用你们本身的眼睛来看吧。记者们“完全自由地去做查询”,从边区当局到新闻单元单子,从中央病院到兵工场,从大学到圭臬农场,从自治组织的会议到..工农学校,一个被细密封闭乃至在外界看来历久扭曲的新世界,逐渐显现在了他们面前。
记者们并不知道,早在他们到来之前,周恩来就向寒暄处着重指出,“宣传工作,要量力而行,介绍我们的成就,也要解说我们工作中有错误,出缺点,解说我们有战胜错误、瑕玷的法子,切弗成虚张夸张,更弗成弄虚作假”。恰是这种光亮磊落、开放自信的姿态,才让斯坦因大为感伤:“我和..的首脑、非..的首脑、负责任的官员一谈几个钟头,我生怕没有何等注重他们的时间贵重。我频频地拷问他们,掉臂礼貌地扣问他们政治生活里的细节,凭据..对于‘匪’的冲击而提出各种不中听的问题。在东方我还没有碰见任何能让别人如斯接见的人,然则延安的人似乎并不在乎。”
人民本身在为人民处事
1
“在中国这块最掉队的区域,很多农民过着一种新的、有进展的生活。他们已从陈旧的封建主义中叫醒了。他们聪明地列入着自治,而且在事实上证实,中国的老公民在起来争夺民主了。”
——斯坦因《远东民主的种子》
边区事实有没有民主?这是福尔曼延安之行最存眷的问题之一,也是..处心积虑抹黑..的重点之一。事实胜于雄辩,当参观团来到延安,一切谣言就不攻自破。
7月13日,福尔曼等5位外国记者应邀列席了一次会议,这是陕甘宁边区当局和边区参议会..的联席会议。
5位外国记者看到了一幕从未见过的会议现场:20多名委员围坐在一张长桌周围,麻雀从门窗的裂缝中飞进飞出。这些参议员的形象很稀奇,岂论岁数巨细,他们的脸都被太阳晒成紫铜色,布满皱纹,个中有些人照样骑马来的。20多名出席委员的身份和职业各不沟通,有田主和士绅,有常识分子和教师,有大夫和士兵,也有..徒、市肆伴计和佃农,个中只有8位是共产..。这是因为1941年边区起头实行“三三制”,即任何城镇或区域的参议会和当局地位中,共产..的人数都不得跨越三分之一,其他三分之二的地位留给各阶级、各民族中主张抗日和民主的非..人士。
为了实际视察..向导的民主,记者们还进行了“突击”拜望。福尔曼步行2小时,来到一个村子观察了一场最通俗的选举。他看到,村民们正在选出处所人民参议会的代表,全村650名选民的名字张贴在一块通知板上。正如..所说的那样,选民“不分阶级、政党、派系、..、崇奉、私有产业、性别或民族”。经由筛查,只有3名被宣告无选举资格,个中一工资低能者,此外两名未满18岁。随后,候选人一一站起身来,讲解他们的政策纲要。
不识字的农民用各种通俗的法子取代投票。除了美国作家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描述的“投豆入碗”,赵超构在《延安一月》中还介绍了几种投票法子,有的处所叫选举做“烧香洞穴”,就是用香在被选人的名字上烧一个洞穴,有些处所则由一小我背一只箱子巡回到选民家里去请他们投票,即背箱。
亲眼看到边区的“草根民主”,爱泼斯坦不由自主给远在重庆的老婆邱茉莉写信,揭露被..歪曲的事实:“我不知道在重庆那种污浊沉闷的氛围中,这听起来有何等真实,然则它是真的,是确切不移的……这是新中国也是新世界的模型。这是民主,不是自封为人民的同伙的人在为人民处事,而是人民本身在为人民处事。”
外国人的眼睛亮起来了
1
“在封闭线后背发现如许一个强烈的新社会,的确使我木鸡之呆。在重庆,五年以来,对..,除恶意的中伤而外毫无所闻的我,对着在延安我所发现的事物,我惊讶地擦拭着我的眼睛。”
——斯坦因《远东民主的种子》
1944年10月下旬,5位外国记者竣事了他们5个月的延安之行。脱离延安之前,..来到寒暄处同他们话别,并送给他们每人一幅..的签名画像,爱泼斯坦后来一向将这幅画挂在自家客堂的正面墙上,福尔曼则在他的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:“延安,中国的进展之星在闪烁……”
中国的进展在延安,这不是福尔曼一小我的感触。早在参观团尚在延安接见时,外国记者们发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就陆续揭橥在国外报刊上。1944年7月1日,《泰晤士报》刊载了..接见中外记者团全体成员时的讲话;同天,《..》揭橥了凭据爱泼斯坦报道写成的谈论《中共向导下的戎行是最壮大的》,称中共戎行在对日作战中“是我们有价格的盟友”。最让..懊恼的是,就连蒋介石寄予厚望、具有..倾向的夏南汉神父,也透露“报上指斥..的那些事,我在延安没有看到。”
外国记者们回国后出书的图书很快冲破了..的新闻封闭。1945年,福尔曼率先在美国出书《来自红色中国的申报》;1946年,斯坦因出书了《红色中国的挑战》;1947年,爱泼斯坦《中国未完成的革命》一书问世。三本书用大量事实、查询和对话,显现了中国..的魅力和他们向导的敌后抗日凭据地对日抨击的伟大潜力。这些专著不只在外国大量刊行,后来多半还译成了中文,普遍地流传到..统治区。
1944年8月,..在《解放日报》的一篇社论中说:“事实胜于雄辩,真理高于一切,外国人、中国人的眼睛,总有一天会亮起来的。如今,果真慢慢地亮起来了。”